本篇文章1847字,读完约5分钟

“用色素化妆的馒头居然堂而皇之地摆在超市的架子上”、“‘健美’猪肉、‘回炉’鸭子、‘染色’馒头,还有多少有问题的食品隐藏在我们身边”……上海很多超市都在出售非法采用色素的馒头产品 食品安全行业为什么频繁拉响警报,公司道德底线和政府监管力度成为拷问对象?

“问题”公司为什么“难以发现”

将包子大肆“染色”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企业”位于上海市南大路380号。 记者12日上午来到这家食品公司现场采访时,厂区和周边环境着实令人震惊:

盛禄企业租用的加工馒头点心现场周围分布着多家机电、机械制造、服装生产公司,粉尘、污水随处可见的工作现场过道和墙角有很多蜘蛛网,地上随意堆着放原料、添加物、过期产品的塑料篮子。 工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糕点的生产加工,到现在已经三四年了。 附近机械制造商的员工对记者说,他刚来的时候,几乎不相信这里有生产馒头的食品公司。

“超市染色馒头事情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根据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的调查,这家公司在馒头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色素,使白面变成金黄色的玉米馒头,销往许多超市。

“人工色素本质上是染料,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国内外对食品中的色素添加都有严格的管理,馒头之类的点心完全不允许采用人工色素。 ”原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所长、食品安全专家方有宗先生表示,尽管法律明文禁止,但由于着色效果好、价格低,非法公司在食品生产中非法采用人工色素已不是秘密。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督管理处处长忧元庆表示,监管部门对食品公司的日常监督和抽查都必须按照国家或领域的相关标准进行,但馒头的检测项目中没有“色素”一项。 因为按照现行标准,人工色素不应该出现在馒头上。

方宗认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监管长期暴露出“重终端抽查、轻流程监管”的弊端。 “按照标准进行抽样检查很简单,但发现标准不允许添加的物质就像在海底找针一样。 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实际进入生产现场,发现“问题”公司就没那么困难了。 ”

过期的食品到底由谁来管理

相关部门调查证实,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各企业除违法采用色素外,还存在回收过期馒头作为原料再利用、再生产的行为。 这些“再生”的馒头也经常流入超市。

事实上,国家工商总局2007年发布的《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证制度和进口登记簿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对过期食品,超市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柜销毁,或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依法解决。

但在现实情况下,与馒头事件有关的华联超市杨新店店长丁志标对记者表示,如何解决超市过期食品,取决于超市和供应商的协商。 “对快到保质期的食品,一般是打折销售,如果过了保质期,一点点的供应商会允许报废; 但是,我们企业和盛禄食品企业的约定是,积压逾期返还给厂方,超市不报废。 ”

一位工商执法人员说,比较规范的公司会有报废手续,同时也会记录登记簿,但是很多超市会将过期或接近期限的食品返还给生产公司。 这些食品是否被废弃解决,只能看公司的自觉了。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刘普合指出,由于缺乏配套的监管措施和充分的监管力度,《明文规定》在操作中只是“纸上约定”。 虽然文件已经出来了,但是过期食品重新流入市场的漏洞真的没有堵住。

食品安全围栏如何绑得更牢

上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12日公布了关于“染色”馒头供应趋势的初步调查结果。 涉及华联、联华、迪亚天、物美等10家超市,其中不乏知名连锁巨头。 为什么“染”馄饨和“再生”馄饨要光明正大地在店面排队出售?

一家超市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规定,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质量合格报告等说明文件,但大型超市经营的商品有上万种,如果供应商有意造假,可以说是“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的超市多年来热衷于价格战,所以超市在选择供应商时,偏向于价格而忽视了质量。

“多次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同样的优势。 也就是说,一个公司出现了问题,顾客有可能放弃同一类型的所有公司。 一个角落发生问题,公众就会质疑所有角落。 》刘普合分析称,顾客对部分食品产业的信心、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能力的信心不断受到冲击。 要说如何将食品安全的篱笆更严格地捆绑在管理部门,首先要改变“头疼、脚痛”的管理模式,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建立更完整、有力的管理体系,而不是被动地“亡羊补牢”。

“超市染色馒头事情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专家表示,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公司责任,也不能依靠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约束来彻底处理。 只有由专业化的政府机构进行管理,有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形成完善、立体、多维的监管体系,才能真正让人们“安全放心地吃”。

标题:“超市染色馒头事情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1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