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37字,读完约5分钟

尹中立(社科院金融专家( (/br/) )/br/)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信用政策和存款准备金率等。 这些工具中,后三个是数量工具,最用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只是,利率是价格的工具,也是最具威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控制物价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利率是最常用的工具。

但是,目前cpi持续上涨超过预期,政府将不惜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政策,但采取大幅提高利率的方法来控制物价,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因为欧美和日本等发达经济板块依然衰退,中国利率上升将刺激海外资金套利。 二是大规模地方政府融资,利率大幅上升将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严重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不利于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三是快速增长的贷款。 贷款已经达到6万亿元以上,利率上升将大大提高居民的还款负担,在物价迅速上涨、居民收入迅速减少的情况下,贷款还款支出迅速增加将不利于社会稳定。

“尹中立:中国为何不想大幅加息?”

这里重点分析第三个因素对利率上升的影响,即贷款对利率上升的制约。

到2000年的20年间,我国有两次明显的物价上涨和利率调整周期。 第一次是在1988年前后,第二次是在1994年前后。 在这两次利率调整周期中,银行受到冲击,但与住房市场,特别是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关系不大。 因为1998年住房改革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很少,到1997年只有200亿元。 通常,对老百姓来说,利率的上升意味着利息收入的增加,对收入的增加有好处。 但是个人住房贷款在1998年以后迅速增加,到2009年底余额增加到5万多元,加上房地产开发贷款,房地产相关贷款余额接近10万亿元。

“尹中立:中国为何不想大幅加息?”

随着房地产与金融之间的有机联系越来越密切,房地产对利率工具的敏感性将在空之前上升,利率上升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利率上升不仅会增加储户的收入,

在2000年以后的经济上升周期中,物价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利率在1997年以后也基本处于下调周期,利率上升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还没有被感受到,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参与者都在住房贷款的急速上涨。 如果通货膨胀来到中国,将贷款利率提高到10%以上。 上一次通货膨胀期的贷款利率最高为15.3%。 请参照下图。 (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尹中立:中国为何不想大幅加息?”

首先,会发生大量的违约事件。 因为高通货膨胀期伴随着经济衰退,人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失业大幅增加,利率上升,每月的还款数量就会急速增加,很多人无法偿还贷款。 其次是住房市场停滞,这样高的利率阻止了新的住房抵押贷款第三,房地产投资大幅减少,钢铁、建材、建筑、有色金属等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领域衰退。

“尹中立:中国为何不想大幅加息?”

其结果很明显,银行利润大幅减少,银行股价下跌,社会财富大幅减少,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考虑到住房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市场,后果更加严重,这与目前美国金融市场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不仅如此,当许多人失去住房时,事件还会发展成巨大的社会危机。 由于随着房价的大幅上涨,更多的人买不起住房,在此背景下,利率大幅上升将加剧现有的社会矛盾。

“尹中立:中国为何不想大幅加息?”

我们可以看到,住房贷款的规模足够大,就会成为利率政策的束缚。 一旦通货膨胀来临时,我们就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地采用利率工具了。 或者,在采用利率工具时会支付更高的价格。 在

中,如何解决上述矛盾? 在笔者看来,建立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可能是一条好道路。

德国在住房金融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德国的“合同储蓄”住房金融模式和住房贷款固定利率机制,不仅对房价起到了稳定的作用,而且货币政策对住房金融的影响也很小。 与住房贷款模式和公积金模式不同,德国实行的是“先存后贷”的合同储蓄模式。 这笔房贷的本质不是利润而是“合作”,“合同储蓄”约占德国房贷总额的一半,还有20%的家庭储蓄,仅有三成的房贷来自商业贷款。 德国住房贷款(包括合同储蓄和商业贷款)都实行固定利率制,储蓄住房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是固定的,商业贷款的固定利率期限平均为11年半。 这个漫长的房贷利率周期可以抵御大部分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房贷市场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与德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实行浮动住房贷款利率制的国家中,欧盟内的英国、西班牙、爱尔兰等美国,近年来房价也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大幅下跌。

“尹中立:中国为何不想大幅加息?”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改革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但主导思想是市场化、商业化。 用市场化的主导思想指导我国的金融改革是方向正确的,但因此忽视或否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可能会产生问题。 在我国住房金融行业,至今尚未产生政策性金融机构,住房公积金类似政策性金融机构,但其定位是事业单位。 住房担保和保险还没有开始,现有的住房担保机构存在很多问题,难以起到降低和分散住房金融风险的作用。 因此,成立全国性、政策性的住房担保机构已经刻不容缓。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报社。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报社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尹中立:中国为何不想大幅加息?”

联系电话号码: 021-60900099转688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

标题:“尹中立:中国为何不想大幅加息?”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1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