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83字,读完约20分钟

截至2月4日24时,全国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3887例,新增死亡病例65例。

全国累计确诊24324例,累计死亡490例。 新增出院262例,累计治愈出院892例,现有疑似病例23260例。

1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并已成功病毒检测分离。

2月1日,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报道,美国本土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叫瑞德西韦( remdesivir )的药物。

2月2日,瑞德西韦在中国的临床试验申请被受理,注册公司为吉利德科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表示,阿比多尔、达那维尔能较有效地抑制冠状病毒,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6版]

据新闻报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已经注册,并开始了28项新型冠状病毒研究

......

在这一瞬间,世界药物研究盯着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

截至2月4日24时,全国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2.4万例。

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边缘,国民对“特效药”的期待比任何时候都更殷切。 只要有某种药“可能有用”的消息,很多人都来不及做分解评价,在短时间内就买完了这种药——就像双黄连口服液卖完了一样。

“送别瘟神”一定需要特效药。 “询问瘟神的目的地,照亮天空的纸船”。 那些药对新冠引起的肺炎有效吗? 那些药是新冠引起肺炎的“救命药”、特效药吗?

除了特效药之外,我们对冠状病毒还知道什么? 有多少野生动物开始了对人类的“复仇”? 这不仅关系到现在,还关系到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随着确诊病例数的增加,与疫情赛跑的“特效药”的搜索活动迅速开始!

对于这样的搜索,所有人都在其中,所有人都很焦急,所有人都翘首以待,消息也不断传来。

1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了前30种可能对新型肺炎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其中包括12种抗HIV药物。

1月26日凌晨,北京市卫健委证实抗HIV药物可用于治疗新型肺炎,克力芝一夜之间引起广泛关注。

当天,中国疾控中心宣布病毒检测分离成功,将开始研制疫苗。 当天,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表示,将研制广域抗病毒喷雾,可用于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

1月31日晚,上海药物研究所和武汉病毒研究所初步发现双黄连口服液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一说法后来引起了不少争议。

2月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美国本土首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过程中采用了名叫瑞德西韦( remdesivir )的药物。 瑞德西韦由美国吉利德科学企业开发,从2月3日开始在中日友好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2月2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表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申报的医疗机构制剂“肺炎1号”处方已进入紧急审查手续。 “肺炎1号”在治疗中发现对患者病情有效。

2月2日下午,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泰国发现了较为有效的新冠治疗肺炎的药物方案。

在这些宣布具有较好效果的药物中,瑞德西韦目前呼声最高。

瑞德西韦这个音译词在百度指数上,1月31日指数0,2月1日激增到23903。

2月3日,吉利德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吉利德将与中国卫生部门合作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明确用remdesivir (瑞德西韦)治疗2019-ncov感染者是否安全有效

另一位志愿者向记者表示,目前吉列德在中国的随机、双盲、对照三期临床研究已开始,总样本量270例,试验于2月3日开始,4月27日结束,目前已招募首批新冠的轻、中、重度患者参加试验 “这个项目是真实的,”这个志愿者说。 “但是,现在并没有出现很多新闻”。

但是,2月4日,又传来了一条重磅消息:

据长江网4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发表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称:“阿比多尔、达那维尔能够比较有效地抑制冠状病毒。” 她建议将这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以“阿比朵尔”为关键词搜索,有7家企业的制剂(其中2家为原料药),包括海南先声药业有限企业(以下简称海南先声药业)、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企业、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企业苏州制药厂。 达那维尔目前由西安杨森批准。

海南先声药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生产的阿比朵尔分散片(商品名:再立克) )优先供应武汉,并从一开始就部分免费赠送。 其他省市有300多家医院按需供应,以湖北省定点新冠治疗肺炎医院为主。

当天,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目前正在筛选几种药品进行进一步临床验证。 其中,抗疟药磷酸氯喹在临床试验中初步表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一定的疗效。

另外,有消息称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已经开始了28个新型冠状病毒研究。

其中,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提出了罗哌那韦/利托那韦等新冠治疗肺炎的临床研究。 对此,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和灾害医学研究所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根据艾滋病等病症治疗的经验,单一药物治疗没有多联药物治疗效果。 这也可以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据这些人介绍,医学研究所的这项研究目前的难点是招募研究对象,并正在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表达。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中医大国,在新冠防治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并未忽视对中医药的重视。

1月31日深夜,人民日报官微发文称,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与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双黄连口服液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这条新闻质疑双黄连口服液在EC平台缺货,被线上抢购,而双黄连在体外即使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在体内代谢后,是否能通过安全的药物浓度获得抑制效果。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对记者说:“西药成分单一,但中药成分非常多且复杂,不知道哪种成分有效。”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2月3日也表示,不主张以双黄连为预防性药物。 他还提到了对中药治疗的看法:“中药治疗是对症治疗,中药治疗不是病毒,而是调节肌体的免疫状态。”

张伯礼院士本人也没有停止求索。 据我司报道,紧急科技攻关项目与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研究3日在武汉正式启动。 该项目由他主导,湖北省中西医结合的医院组织4省8家。

如何在关注“治疗”的同时,让健康人“预防”新冠引起的肺炎? 这就是疫苗需要处理的问题。

在现实世界中,面对传染病,人类重新研究疫苗并不像电影一样容易。

sars为例,,2003年初流行sars,当年6月没有新增sars病例,但截至2004年1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sars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 1999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爆发的尼泊尔病毒感染症,虽然尚未证实有效的治疗手段和疫苗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至今尚无特效药,但仍未感染

从疫苗开发成功到上市,看起来总是很慢。 这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疫苗的开发需要时间,短则需要几年,长则可能需要10年以上。

第二,病毒本身可能不断变异,原方案可能行不通。

最后,传染病疫苗的研发生产价格高,周期长。

在价格和回报的天平下,极少数医药企业希望在疫情结束后也将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苗商业化。 另外,特定传染病所涉及的患者数量规模也有限。

这样的话,我们不是毫无办法吗?

当然不是。

最近频繁出现的成功医疗事件让一系列“老药”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那么,这些药物对治疗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比较有效性如何?

“与2019-ncov相比,没有具体的特效疗法,目前的治疗方法都是基于临床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塔里克·阿维奇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目前相关方面正在参考mers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一点谨慎的临床试验,世卫组织也在与各方合作判断潜在的治疗方法,制定主要的临床方案。”

“我们正在加速药物和疫苗的获取,计划在3-4个月内进行疫苗的临床试验。 ”阿沙雷维奇表示:“世卫组织将给予临床实验疫苗优先地位。”

肺炎的“特效药”出现之前,正如科学家在《传染病》电影中说的:“我们研究了很多药物,现在我们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和别人保持距离,不握手,经常洗手。” 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病毒感染。

什么是冠状病毒?

一个多月来,“新型冠状病毒”一词以超高速到达了我们视野的几乎所有地方。

但是,在1937年,科学家从鸡胚中分离到了冠状病毒。 迄今为止,共发现7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除了sars病毒、mers病毒、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外,其他4种仅会引起轻度感冒和腹泻症状。 但是,2003年的sars使冠状病毒的高病原性受到了重视。

新型冠状病毒为什么会有和当时的sars病毒相似的高致病性?

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等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上发表的在线拷贝显示,新型冠状病毒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和肺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病毒从此进入细胞复制增殖 这与sars病毒的感染机制类似,通过呼吸道传递接触,进而出现人传人现象。

但是,根据《柳叶刀》1月25日发表的论文,最初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感染者中,大量患者出现了“细胞因子风暴”现象。

你怎么理解细胞因子风暴? 这也被称为“极端免疫攻击”,细胞因子在短时间内释放,引起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引起机体多器官衰竭。 这是人体面临的困境。 如果没有免疫系统,人体就会被病毒破坏。 但是,如果免疫联系反应过度,可能会对人造成严重危害。

野生动物是怎么把病毒传染给人类的? 吃被重复禁止的野生味道的行为该如何从源头上根除? 对此,《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以下简称nbd )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毅。

nbd :近年来新发生的传染病中,来源于野生动物的比例有多少?

(/S2 ) )朱毅) (/S2 ) )在新发生的传染病中,70%以上来源于动物,野生动物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野生动物相关病毒有sars、尼泊尔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亨德拉病毒等,是威胁世界的大型疫病。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只要人们有吃野生动物的习性,疫情的发生就是时间问题。 如果现在不马上攀登悬崖,下一次野生动物源疫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nbd :你提到的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的传染病,大部分都有抑制和治疗的有效药物吗?

(/S2 ) )朱毅) (/S2 ) )病毒也在家畜和家禽中携带,但在长期交往之后,人类习惯了这些病毒,不会做出过激的反应。 来源于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等野生动物的病毒本来计划驻扎在人体细胞内,但人体免疫系统完全不认识这种陌生病毒,“总动员”要全力清除,所以免疫系统打击范围过大,打击力度过大,身体 人体过度的免疫反应往往是导致病毒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生死时速:肺炎“救命药”离我们还有多远?”

与这种传染病相比,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几乎都是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最终必须通过自身免疫掌握程度并加以克服。

nbd :许多新的传染病来源于动物,那么什么动物具备成为病毒宿主的条件?

(/S2 ) )朱毅) (/S2 ) )病毒的生存需要依赖宿主,能够成为宿主的动物包容性强,肯定能够与病毒一直和平共处。 埃博拉病毒怀疑是蝙蝠,mers、sars等病毒源也指蝙蝠,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怀疑是蝙蝠。

占哺乳动物总数1/5的蝙蝠遍布全球,保持体温40℃的“高热”飞翔,凭借特殊的免疫系统和强大的dna修复能力,成为非常多病毒的自然宿主,它们即使携带病毒也不发病,成为病毒储存库。 从蝙蝠种群的体内、粪便、身体寄生虫等中检测出的病毒很多,当然各个蝙蝠并不是都有那么多种病毒,不同蝙蝠携带的病毒数量、强弱不同。

“生死时速:肺炎“救命药”离我们还有多远?”

朱毅回答者

nbd :野生动物是怎么把病毒感染到人类身上的?

(/s2 ) )朱毅) (/s2 ) )经已有研究,蝙蝠的sars样冠状病毒偶然感染云南养殖场的狸,感染病毒的狸随后销往广东。 病毒进一步在青霉素中传播,不断变异,最终发生传递性极强的sars病毒,感染了人类。

其中的情况是蝙蝠携带的病毒感染中间宿主,然后通过中间宿主感染人,中间宿主的存在意义是使病毒变异,进而使之适应人类。

但是,在新型冠状病毒中,也不排除宰杀蝙蝠时直接感染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新型冠状病毒也有可能不通过中间宿主直接感染人类。

也就是说,在捕获、养殖、储存、屠宰、食用野生气味的过程中可能感染病毒,在野生气味产业链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感染病毒。 有人认为只有逮捕和储存有很大的风险,但实际上也有在吃的时候感染的风险。 生食、烹饪不成熟、吃餐具、吃饭的环境等都有感染病毒的风险。

nbd :也有人说野味产业链的各个阶段都有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应该从整个产业链上进行打击吗?

(/S2) )朱毅(/S2) )是的。 没有诉求就没有市场,没有吃的人,前面的环节自然就断了。 当然,如果掉产业链的哪个部分,这个链条也会断,系统性的打击是最有效的。

nbd :对打击野生动物产业链有什么建议吗?

(/S2/)朱毅) )/S2/)以往的情况是,“养殖”是笼子,“野生”是里面的。 人工繁殖野生动物在我国实行许可制度。 但是,实地调查发现,许多人工繁殖的野生动物似乎都是合理合法的经营,但它只是一个幌子,作为任何非法经营者合法化的外衣,在其掩护下进行违规和超范围经营,是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潜规则”

对比研究了人工和野生海狸,发现养殖海狸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野生海狸。 这暗示了养殖场频繁引进各种野生狸种的真相。 从人工养殖狸来看,所谓养殖,连自身都不能增殖。 “野生动物驯养养殖”中潜伏着食品安全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彻底消除吃野生动物的恶习,我想只有采取“一律”的方法。

首先要规范野生动物的定义,修订野生动物目录,加强对高人畜共患传染病恒温动物的监管,打击偷猎进行冒充养殖,对上餐桌的物种实施渠道专项,汇总屠宰,确定检疫标准,防止生物进入运输和市场 其次,养殖野生动物不是以吃为目的,而是为了不让品种消失,尊重生物多样性。 建议将野生动物交易上升到公共安全的高度进行管理。

“生死时速:肺炎“救命药”离我们还有多远?”

nbd :尽管病毒广泛存在,但在预防和根除传染病的发生方面,我们能做什么呢?

(/S2/)朱毅) )/S2/)目前,一是没有特效药,二是疫苗研制期长。 因为这个最好的方法是“隔离”。

“隔离”有两层意思。 一个是与野生动物和养殖动物的隔离。 病毒一旦跨物种传播,只有来到人类这里,攻击力才会显得特别强。 只要人们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进入领土、不吃、不碰、不喂、不拍照,不入侵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就比较有效。 目前市面上的包括竹鼠在内的野生动物,无法追踪,未接受严格的养殖管理和入市检疫,建议不要食用。

“生死时速:肺炎“救命药”离我们还有多远?”

二是人与人之间的“隔离”。 养成一点生活习惯,咳嗽、打喷嚏要用纱布、用手肘捂住口鼻、戴口罩等,注重健康礼仪,保持人与人之间适度的健康,“隔离”。 减少山区,防止传染和疾病扩散。 生病了,就必须多打自我隔离。 隔离一直是人类应对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是谁,现在各方比较一致地指向蝙蝠。 但是,谁是中间宿主? 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蛇,也有人认为是雪貂。 但是,无论如何,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问题再次受到重视,网上也流传着很久以来,人类一直把动物放在笼子里的传说。 这次,动物成功地把人类关进笼子里。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到,近年来爆发的许多传染病都与野生动物有关。

(/S2 ) )老鼠) (/S2 ) ) 2019年底,北京市确诊的两名鼠疫患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历史上,鼠疫引起了三次大规模感染,最严重的情况下有近1亿人死亡。 多年来,中国鼠疫患者大多是由猎杀旱獭,剥旱獭吃引起的。

(/S2 ) )骆驼) (/S2 ) )中,韩国因中东呼吸综合征感染,确诊患者150多人,死亡人数近20人。 世卫组织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调查表明,这种病毒来源于蝙蝠,可能传入骆驼,再从骆驼传入人类。 科研人员在一些国家的单峰骆驼上发现mers病毒,密切接触或在狭窄空之间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递。

猴子、黑猩猩: 年,全球有4000多人死于非洲发生的埃博拉病毒,但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卷土重来。 世卫组织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源也来自野生动物,具体可能的宿主为非人灵长类动物(猴子、黑猩猩)、羚羊、蝙蝠、小型啮齿类和小鼠。

历史上,人类社会多次因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而受到广泛影响。 《科学公共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疾病》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新出现的人类传染病中60%以上来源于动物,这些人畜共患传染病中70%以上来源于动物。

记者表示,由于病毒的本质是基因,如果在高温下充分煮熟,理论上病毒也会死亡。 因此,人类感染病毒不仅是食用的一环,一般来说作为食物加工解决的一环,是通过野生动物的血液和分泌物等媒介感染的。

/ BR// BR /

2月1日早上7点多,我被朋友的电话吵醒,她急忙问:“为什么还不起床? 我再也买不到(双黄连口服液)了! ”

当晚,上海药物研究所和武汉病毒研究所共同宣布,初步发现中药双黄连口服液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一时,所有EC平台的双黄连药品都卖完了。

由于多年来“抓住语言”的职业敏感性,我注意到研究说的不是“预防”,而是“抑制”。 但是,我穿着衣服在寒风中加入了“双黄连收购”大军。 我以为出门可以收集到生动的信息素材; 其次,我也害怕万一“灾难”来了,自己是不是什么也没准备。

早上还没到8点,全城药店“双黄连”就没货了。 在一家药店,我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把抗病毒相关的药买回了一个大袋子里。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大众对新冠引起肺炎的恐惧。

据悉,解体后,“抢夺双黄连”为智商税。 但是,我认为“盲目”的背后,是普通民众对新冠引起肺炎的“特效药”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

然后,我回归工作了。 我需要采访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这也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 我和同事们分工合作,整理了最近发现的比较有效的药物和新研究药物,分门别类进行了采访。

采访比我们想象的要难。 我们找了很多科学研究所、专家、医生、大学教授和一线负责肺炎医药研发的负责人、各大医院、医药企业等。

一些研究所和专家说很抱歉,他们加班研究病毒和应对药物,没有时间接受采访。 也有认真回答“我们现在很忙”的医院和一线研究者。 “现在,越来越多的信息没有被共享。 有进展就联系你”。 另一位非前线专家本来接受了采访,但他说:“对不起,我不在前线。 我想了想,还是不方便发表意见。 ”。

我们面临的采访困难,一方面,我认为确实有很多资深专家到疫情第一线进行“战争”,他们无法抽身回答采访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疫情面前,专家们对药物开发这个话题更加“认真和慎重”。

2月4日,湖南衡阳县委推进部报道,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宋英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超负荷工作,因过劳猝死。

我们头顶上乌云密布,科研人员渴望给我们带来“光”。 他们每次得到星光都来,一定是因为他们“乘风破浪去了黑暗”。

“特效药”什么时候到? 我们的专家也很诚实,目前没有特效药。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治疗方法。 当看到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每天都在增加新的注册临床试验,以及对抗医药魔方nextpharma不断增加的2019-ncov病毒的药物时,光有望很快到来。 我们能战胜这场瘟疫。

视觉:刘阳刘青彦排版:魏官红卢祥勇[/s2/]

标题:“生死时速:肺炎“救命药”离我们还有多远?”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