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3字,读完约7分钟

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些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一流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曾为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也诞生了许多顶级的科研成果。

但是,近年来,比起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进展,这些学校更受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是实际的人才流失问题。

以之前流传的西部强队兰州大学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该校“流失”了5名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位西部知名大学校长叹息说,兰州大学流失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再建成一所完全相同水平的大学。

如何走出西部大学人才流失的“怪圈”? 每日经济信息( nbdnews )记者在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发表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观察到对同样问题有专门的确定。 -

“为了支援中西部地区稳定的人才队伍,发达地区不可以单方面以高报酬、高待遇的竞争价格抢夺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掘人才。 ”

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人才流失有多严重? 据记者观察,迄今为止各方公布的一系列数据,直观反映了这些高校长时期以来,人才大量流失的“出血”状态。

以上述兰州大学为例,据统计,仅2000—2004年几年,该校就有近40名副高职以上人员流失,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学科带头人。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薛德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2006年,他接任院长一职时,“整个物理学院几乎都空了”。 给学生的课也成了问题,剩下的几个老师排满了课,“旋转轴”终于下课了。

图片来源:从兰州大学官网上剪

而且,中西部的其他大学也无法在人才流失的浪潮中“生存”。 陕西杨凌的农科强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年至2003年共呼叫125人,当时仅有一位“长江学者”也离开了。 位于中部大城市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5年间也挖掘出了包括“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在内的40多名各级人才。

资料图(图像来源:照片网) ) ) ) ) ) ) )。

这些流失的人才到底去了哪里? 对此,兰州大学前总长李发伸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知名大学人事处处长来兰州大学视察。 这位处长确实告诉他:“听说兰大有一些好的科研人才,我们这次是来选人的。”

记者也观察到,从这些中西部大学的高层次人才流动来看,大部分最终被东部沿海的大学“收容”。

例如,兰州大学流失的在该校任教的6名两院院士,流失到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沿海一流大学。 兰州大学培养的19名两院院士(不包括只在学校工作的教师)中,现在也只有一名在该校任教。 大部分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东部地区的大学开展科学研究。

中西部大学的人才集体流失到东部大学,是因为高薪、优厚的待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记者观察,一流大学自不必说,即使是东部地区不那么有名的大学,也能打掉中西部大学望尘莫及的“真金白银”,从而引发人才。

例如,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的高校浙江工业大学去年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了150名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人才除了70万元以上的年薪外,还可以享受300万~500万元的购房手续费。

同样未列入“211”和“985”行列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对院士级人才,可获得的平台建设经费和科研启动费达到1000万元以上,住房安装或购买补助500万元以上,年薪300万~500万元

资料图(图像来源:照片网) ) ) ) ) ) )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列入“211”、“985”名单的陕西省工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目前在该校网站上给予了引进优秀领军人才(正高级职称、被评为“千人计划”等人才计划)的待遇,年薪80万~100万。

另外,沿海地区的大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以接受当地政府的资金援助,这在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中也很多很难。 例如,今年6月,大连市颁布了《大连市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目的是处理高级人才等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 其中,高级人才住房保障采用发放安家费的办法,规定最高标准为500万元。

在着力引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学人才后,许多原有水平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学在科研水平和排名方面确实上了一个台阶。 例如,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多所东北和西部积分大学引进大量特聘教授的佛山科技学院,在某大学排名中,仅两年就上升了126位。

但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高中排名明显下降。 在西北工业大学所在大学的排名中,从去年的全国第28位下降到了第31位。 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科研布局和人才培养均衡快速发展。

对中西部地区高校科研人才流失的局面,有关部门一直保持高度关注。 此次中办公室国家办公室发布的文件明确表示,“不得单方面以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挖掘人才”,此前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次确定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的人才队伍。

例如,年1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多次引导正确方向的通知》多次确定了引导正确人才流动的原则。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将继续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快速发展的倾斜力度。 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的高校引进人才。

资料图(图像来源:照片网) ) ) ) ) ) ) )。

同年7月发布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多次做出准确的人才流动指导,确定在薪酬、职称、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流动。 不鼓励东部地区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支持东部地区高校向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出口人才,帮助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输血”“造血”。

“中央发话了: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高薪挖人!中西部高校“失血”有多严重?”

当然,也应该观察中西部地区高校人才流失有其历史原因。 以兰州大学为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兰州是国家要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许多化工厂在当地上马,使兰州大学拥有强大的化学学科。 此外,支持西部“大三线”建设的全国各大学毕业生和老师来到兰大,其中不乏高等教育界的领军人物,也不乏国外名校“海归”。

“中央发话了: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高薪挖人!中西部高校“失血”有多严重?”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布局调整,很多原本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生接受教育的学者自然产生了“回家”的想法。 例如,在兰大工作了39年的化学系重量级人物、74岁的老院士刘成,于1994年前往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 他来自安徽,上了年纪,想念家乡,想回家乡生活。

对中西部大学来说,不仅是政策支持,通过“修炼内功”提高待遇的方法,在留住和引发人才方面也很重要。 记者也观察到,近年来,中西部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人才待遇也有明显提高。 例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刊登的招聘新闻显示,人才引进在国家提供200万~300万科研经费的基础上,学校以1:1补助科研经费的年收入可达70万元以上。

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刚刚发布的招聘新闻确定,对于教授的引进,学校将按照教育部直属大学的工资标准发放工资,提供校内津贴、50万~300万元的科研经费、50万~90万元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周转公寓。

标题:“中央发话了: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高薪挖人!中西部高校“失血”有多严重?”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