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5字,读完约8分钟

商誉减值可以说是年报中的“灰色犀牛”。 如果在减值测试中表明需要减值,数十亿的商誉将瞬间归零,成为当前市场的重要担忧因素,但这也引起了市场的讨论。 商誉的会计解决标准应该重新制定吗?

1月4日,财政部下属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咨询委员对会计准则咨询论坛部分议题文件的反馈意见》,就商誉后续会计解决进行讨论,认为商誉后续会计解决应采用摊销方法,提出三大理由。

1、商誉符合资产定义,是买方明确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而支付的价格,因为其价值在消耗;

2、所购业务随着协同效应的发生和经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化的,商誉的价值也相应消耗;

3、商誉逐渐被消耗的过程未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商誉突然下调为零,则前期公司业绩可能不真实。

由于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特殊身份,市场从“折旧”上推行监管层或商誉会计准则,预计将对a股重商誉企业或产生较大影响。

一位咨询委员告诉证券公司中国记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其成员包括会计师、学者、公司高管在内的专家,其观点不代表财政部的看法,对商誉计量的讨论已持续多年,不是由近期股市波动引起的。

这位咨询委员表示,即使真的要推进商誉会计准则的变更,也无法在短期内实现。 “现在还在讨论中,有很多步骤,2到3年都不能落地。” 这意味着该会计准则的讨论不可能影响年度年报结果。

照片来源:照片网

会计准则委员会代表监督管理层的观点吗? 虽然不能严格地说,但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

公开新闻后,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咨询机构,目的是为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也是财政部会计司指导的下属机构,财政部会计司的网站可以直接跳转到该委员会的网站。

由于其特殊性质,该委媒体发表了《咨询委员对会计准则咨询论坛部分议题文件的反馈意见》,讨论商誉处置中使用摊销具有合理性后,引起市场预期。 这被认为代表了监管层的看法,监管层将商誉的解决从减值改为摊销。

但是,“四大”合伙人、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成员表示,会计准则委员会是非政府组织,其成员都是对会计有深入了解的领域的权威人士,主要包括会计师、公司干部、学者等,对专业课题进行了定时研究,“我 这份文件只是理论讨论观点的总结。 ”。

咨询委员还强调,这次对商誉的理论讨论并不是受股市影响而开始的,“虽然已经成立多年,但只是现在出了文件,就碰巧遇到了股市的波动”。

咨询委员表示,关于商誉的后续解决是应该折旧还是应该折旧,学术上已经争论多年,2006年以前我国采用了折旧解决方案。 她认为两者是不同的理论方法,没有哪个更好的定论。

此外,该项目不是由国内监管层发起的,而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推进的,“特别是日方认为应摊销商誉加以解决”观点的首要理由是“发现如果减值,会计损益将发生较大变动”。

一家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表示了同样的看法,认为这场辩论是“经过多年酝酿,在内部多次反馈修订后提出的”,并不是最近才产生的。

咨询委员还提到了该方法的效益,“与营业权的减值相比,营业权的折旧能更好地实现账面价值为零的目标。 因为商誉摊销能够更及时、更恰当地反映商誉的消费过程,同时这种做法价格低廉、易于操作,有助于投资者的理解,增强公司间会计新闻的可比性。

但是,目前,要通过减值而不是摊销来解决商誉,商誉本身具有特殊性是很重要的,其规模并不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有可能会增加,也有可能不会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商誉的采用寿命并不明确。

对此,大部分咨询委员认为,明确商誉的采用寿命和消耗方法虽多且复杂,但仍有可能。 “公司决定购买一个业务时,对其有合理的商业预期,合理估算其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和金额。 ”

咨询委员说:“从理论上讲,管理层应该能够估算出营业权的采用寿命和消耗方法。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建议对如何明确商誉的摊销方法和聘用寿命给予可操作性的指导。 ”

在具体操作上,咨询委员们提供三种观点。 一是建议根据商誉分配到的资产组(或组合)中最重要的资产的聘用寿命估算商誉聘用寿命。 二是建议根据商誉初期确认时使用的预期受益年数估算商誉的采用寿命;三是考虑到公司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建议设定商誉的采用寿命上限。

另外,咨询委员们认为,财务报表不应该反映内生的商誉。 “商誉不仅包括最初的外部商誉,还包括部分内生商誉的情况下,商誉的帐面价值对投资者的决定有用性降低。 ”

照片来源:照片网

商誉由折旧变更为摊销时,最大的利润是使业绩平稳波动,不会突然大发雷霆。 最大的缺点是每年有一次损失,对于商誉所占比例较高的企业来说,并不一定有利润。

在过去的实务操作中,公司经常有避免商誉减值的动机。 商誉减值迹象出现后,也一直拖延不减值。 不可避免之后急剧减价,一度减分为零,给投资者一种“爆雷”的感觉。

新时代证券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实际意义上看,企业在没有减分迹象时,往往忽视减分测试。 “即使业绩承诺不符合预期,企业在合并重组关联公司中也有业绩补偿承诺,不以业绩补偿期间为理由不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

从这个角度来说,商誉减值的“爆雷”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过度收购溢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管理层持续推迟减值,最终使得商誉减值从未集中爆发。

相比之下,如果摊销商誉加以解决,也就是在一定年限内平均消费,可以将这种冲击分散多年,从而极大地平滑公司损益的数字。

据一家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介绍,从会计师的角度来看,摊销在实务上更具利润,更容易把握。 重要的是,对是否要折旧不需要进行主观的评价。 “就算大家一起偿还,管理层也不会说什么。 ”

他还说:“这也是更慎重的方法,利润是平稳的冲击,坏处是每年都有负担。”

以去年3月期的报纸为例,a股整体商誉超过1.4万亿元。 根据2006年以前商誉摊销方法,按10年平均摊销,每年商誉摊销损失为1400亿元。 这个方法对商誉比较大的企业可能是利好空。 因为无论如何都要偿还。

据证券公司中国记者统计,三季度数据显示,a股有2070家企业享有商誉,其中558家企业商誉超过资产10%,149家企业商誉占资产30%,21家企业商誉50%、5

上述咨询委员说,如果将商誉会计的解决方法改为摊销,则不一定遵循2006年以前的标准,“可以10年摊销,也可以20年摊销,还可以根据领域制定不同的标准”。

商誉的规模统计良好,商誉减值规模无法仔细估算。 并不是说商誉规模大就意味着减值多,也并不是说占有率大就一定要减值。

招商证券测算了创业板的商誉减值规模,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商誉减值估算报告。

招商证券表示,全年创业板表观增长率8.8%,并购利润增量73.2亿,商誉减值79亿,对业绩贡献较大。 年商誉减值达到高峰,预计2019年以后,商誉减值对业绩的冲击将逐渐消失。

据招商证券测算,创业板年商誉减值规模将达到164亿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平均水平,预计“创业板业绩一季度将出现负增长”,年增长率将达到5.3%。

但是招商证券也认为,如果年商誉减值成为过去,2019年商誉减值不再增加,商誉对创业板的最大冲击将成为过去,创业板的业绩增速将从2019年开始逐年回升。

国金证券1月也发表了关于商誉的特别报告。

根据国金证券的说法,创业板商誉规模较高的企业,发生减值的空之间较大,业绩承诺集中失效可能是创业板商誉减值风险的“引爆点”,在公司利润整体下跌的背景下,完成业绩承诺。

据该券统计,截至第三季度报纸,创业板(不包括温氏股)库存商誉规模为2746.28亿元,占包括商誉在内的企业整体净资产的比重达到23.61%。

据国金证券介绍,商誉减值的新闻一般在年报中披露,但创业板商誉减值的风险在1月中下旬创业板年报预告集中披露时可见一斑。

证券公司中国曾经是炎鑫

标题:“会计准则酝酿调整,商誉减值改摊销,三年内难落地”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