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15字,读完约8分钟

照片来源:照片网

刚才,央行说23日不放水(不进行反向回购操作)。

这句话,最近已经说了21次了,很有可能还会说。

11月,央行逆回购操作逐月中止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如果全月暂停的话,将是每年5月以后的第一次。

央行为什么扣押了“钱袋”? 货币政策会发生转变吗? 还是“大招”,为降低标准做铺垫? 一家机构已经出了其中的玄机——央行可能悄悄地在10月份进行了正回购!

回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收紧,而是流动性管理更加注重“合理”充裕。 机构认为,目前货币已经广泛,要点是疏忽政策传导,不排除降息的可能性,但全面降息的可能性很低。

首先,中证君( id:xhszzb )想在这里和大家讨论一下。

对了,月初,中证君在报纸上写了原稿(以下)。 综合市场人士分析后预计,11月央行回购操作可能会在停止至15天前后重新启动。 理由是本月资金方面的问题少,月中公司最有可能缴税和收紧资金方面,重新启动央行的回购操作。

回顾一下,本月中旬公司通过纳税来收紧资金面,上周资金面的宽松度明显不如以前。 但是,央行忍住了,一分钱也没投入!

受了委屈。 。 。 中证君的脸,现在也很痛! )

从10月26日算起,截至11月23日,央行连续21个工作日未进行回购操作,连续停牌时间超过过去数月。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月末,随着财政逐渐支出,银行系统不再需要向央行“补水”,央行似乎不再有可能恢复逆回购操作。 这样的话,通过11月,央行有可能停止逐月逆回购,这将是年5月以来的第一次。

历史纪录显示,年5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曾在同月中止,当月央行流动性工具也未失效,实现了零投入零回报。

但是,本月央行流动性工具已经过期。 ——1000亿元的央行逆回购和4035亿元的mlf,于11月上旬到期。 其中,央行自然逾期回网的mlf到期后,将等量继续进行。 因此,如果月内央行不进行操作,11月的公开市场操作将出现约1000亿元的网络回收。

央行回购和mlf是目前公开市场操作的两大主力工具,结果11月双双“不火”。

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停止,今年央行逆回购操作的频率进一步下降。 市场也习惯了这个。 但是,最近这家央行的逆回购操作持续暂停,还是出乎意料。

整个11月中旬,央行都没有展开操作。 这是今年以来罕见的情况。 通常,月中旬,流动性面临税期高峰等因素的扰动,正是央行逆回购发挥作用的时候。 近一两年,央行逆回购操作一般在月初月末“蛰伏”,月中重启,持续进行操作,就是这个原因。 结果,11月税期没能“唤醒”央行的逆回购操作,到本月中旬过去,央行没有任何动静。

“央行连说21次“不放水”!正回购魅影重现,为降准做准备?降息呼声已起”

另外,随着流动性的自然消费,上周晚些时候和本周初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暂时偏重短期资金,利率上升,但央行依然“冷漠”,似乎对牢牢压住“钱袋”的态度很坚决。

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困惑和猜测,但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必须收紧吗?

中信证券最近的固收研报提出了这个疑问:

“央行暂停回购操作好几天,是否意味着目前的流动性水平已经超过央行的商定区间,货币政策已经接近极限? 回顾历史,央行分别于年3月底、年6月末、年12月末、年初、年3月底、年7月末、年8月末、年9月末分别连续15、12、15、9、19、15、20个交易日暂停7d回购操作。 此次7d逆回购距离10月26日暂停还有14个工作日,暂停时间较长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紧缩的预期。 ”

“央行连说21次“不放水”!正回购魅影重现,为降准做准备?降息呼声已起”

其实,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给出了理由。

23日公告称,目前银行系统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的水平,不予操作。 在11月15日的公告中,央行特别表示,受税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到期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下降,但仍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也就是说,央行承认流动性已经收敛,但由于还算合理充裕,所以没有必要投入流动性。

另外,年末是以前一直流传的财政支出高峰,11月末、12月末一般进行大规模的财政库资金投入。 因此,即使央行继续按住“钱袋”,随着财政支出的到来,资金方面的紧张也会消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不难理解央行保持一定的力量。

中信证券这份研究报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宽松货币政策还有期限。 有趣的是,月中,中信证券固收团队提出了利率有可能下降的观点。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许多市场机构还在考虑是否增资; 一年后,关于降低利率的讨论公开化,从国泰安妮宏观团队开始,到兴业研究、中信证券等机构,被预测可能降低利率的机构不断增加。

无论利率是否下降,这至少反映了当前市场情绪和预期的变化。 现在讨论紧缩货币政策可能还为时过早!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央行不把钱放在外面了呢?

答案可能是央行刚刚公布的资产负债表和信用收支表!

国盛证券固收拆师刘郁表示,有证据表明央行涉嫌在10月进行定向正回购。

刘郁表示,央行日前公布了10月资产负债表和信贷收支表,其中两个科目表示央行可能在10月进行“正回购”操作。

一个是其他存款性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对央行债权”科目。 这个科目比10月的上个月增加了3800亿,年内首次发生了变化,头几个月一直维持在0。 该科目指持有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和其他债权,有可能对中央银行进行正回购操作。

其他存款企业对中央银行的债权

另一个是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负债”科目。

货币资产负债表中“其他负债”的规模

这个科目比10月的上个月增加了4364亿,通常是正回购和外汇法定准备金,但后者通常对应的是资产科目下的“其他海外资产”,10月只增加了115亿,指4364亿的波动可能主要是正回购操作。

中央银行的回购是回收资金,回购期满后就是资金投入。 如果央行10月定向正回购,这部分正回购在11月到期,相当于10月流动性的一部分转移到11月。

顺便说一下,10月下旬,市场资金面曾突然“变脸”,从非常宽松的状态下很快收紧,当时市场上传出了正回购的谣言。

刘郁表示,“这解释了央行为什么11月连续20个交易日不逆回购投入,逾期正回购释放约4000亿流动性,正好与正常税期净投入资金量相同。”

那么,为什么央行要进行定向回购呢?

刘郁认为,央行涉嫌“回购”的操作,起到了顺畅流动性的作用,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和政策利率持续下跌、不产生流动性“滞流”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操作也不是央行有意收紧,而是通过“将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来合理保持流动性充裕。 不管怎么说,“关口”下的货币宽松依然是缓和。

“央行连说21次“不放水”!正回购魅影重现,为降准做准备?降息呼声已起”

中信证券研报也同样表示,目前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比以前更重视“合理充裕”中的“合理”。 合理充裕是指充裕,合理,不应该过于充裕。

最后,为什么流动性不应该太充裕?

因为这可能会冲击人民币汇率的运行和资金流动的稳定性。

今年,我国市场利率大幅下降,中美利差极低,置于逆势而上的境地。 11月以来,中美1年期、2年期等短期国债利率相继下跌,是去年11月以来首次,10年期目前两国利差仅约30个基点。 中美的利差变窄,有着经济和政策周期不同步的深层次原因,但持续、大范围的利率逆势仍在所难免的情况下。

中美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为“逆势”

目前,整体稳定人民币汇率仍然是必须坚守的目标。 来自债市的数据显示,10月,境外投资者持续增收10多个月,首次下调人民币债券持有量。 这与前期人民币贬值和内外利差的缩小不无关系。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徘徊在7元附近

考虑到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制约,中美利差持续收窄空之间必须是有限的,特别是敏感的短端利率。 这也是市场关注者认为央行不会大幅放松货币政策或全面降息的重要原因。

许多机构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降息这一选择确实已不能完全排除,但即便要降低,也有可能不降低存款利率而降低贷款利率。 由于金融媒体化明显,银行存款与以商品为基础等相比没有特点,稳定性大幅下降,降低存款利率可能会影响银行负债,另外,中美存款利率和逆差也可能加剧外汇波动。

中国证券新闻记者张勤峰

标题:“央行连说21次“不放水”!正回购魅影重现,为降准做准备?降息呼声已起”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