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1字,读完约3分钟

总公司上海2月9日电题: ipo审核变严,融资规模“瘦身”的上市公司融资“采血”难

总公司记者桑彤、潘清

春节以后,新股发行速度放缓,与节前一周至少10至14家新股发行速度相比,本周仅有8家新股开始认购。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本周新股数量有所减少,但ipo发行速度的整体基调没有变化。 目前,ipo常态化,监管趋紧,再融资审核加强,避免过度融资成为年度监管政策的主基调。

今年1月,证监会共审查了48家企业的首批申请,其中40家通过,7家被否决,1家暂缓表决,合格率为83.33%。 年ipo考核合格率分别为92.28%和91.21%。

东方恒润投资总经理张耀东认为,近期ipo活动率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合规要求严格,体现出证监会回归以监管为中心的职能。 二是ipo公司持续盈利要求严格,是ipo从许可制转为注册制之前证监会对投资者进行妥善保护的必要措施。

另外,再融资市场也受到监管层的关注。 今年1月16日至20日,证监会发行监督部共发出12家公司对再融资申请的反馈。 意见认为,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的必要性、募集资金的具体投入、母子基金的规模是否合理等。

增资规模也出现“瘦身”,年1月完成632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下跌45.08%。 鼎资本研究开发部负责人、高级合伙人杨焕表示,加强再融资审查和管理再融资规模,首要的是减少再融资“采血”。

近年来,由于对ipo关注度的提高,再融资经常被市场忽视。 据统计,年上市公司再融资额是ipo首次融资额的10倍以上。

上海一村投资管理有限企业总经理潘江表示,许多企业首先启动小规模ipo,上市后以一定的增资形式进行再融资,估值高,融资金额大。

在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的情况下,以及一些企业将巨额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等投资事项。 据统计,每年有700多家上市公司累计购买理财产品7000亿元以上,约占同年上市公司再融资额的50%。 仅去年11月,深沪两市就有至少10家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企业产品,金额达到24.15亿元。

一些上市公司用大量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后,在二级市场通过一定的增长来补充流动资金。 一项数据显示,全年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有11家,募集金额约为293亿元。

在市场人士看来,这类企业将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一方面说明这些企业不缺钱,另一方面也证明这些企业不务正业。 过度融资降低了募集资金的采用效率,推动了市场资金的“脱现实化”。

该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表示,上市公司募股过多,吸收现金量大,大股东通过变卖收入,继续实业的热情下降。

“此外,定增与定增参与者的挂钩导致市场盲目支持,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合理定价机制,为上市公司和相关定增参与者提供了利益输送和分配的机会,对中小投资者形成了不公平。 ”潘江指出。

由于近期市场稳定增长呈现严峻态势,防止稳定增长、不过度融资、“脱虚向实”是今年监管政策的主要基调。

申宏源证券认为,扩大全年市场将延续目前严格监管政策的基调,抑制高折价,打破逆向选择。 严控壳核、规范并购重组的筹资用途和规模仍然是监管的重点。

对于新股发行,杨焕的评价显示,后续标准可能更为严苛,且发行速度也有可能加快。 这样才能真正处理新股的“堰塞湖”,那时才能真正有效地完全完成多层资本市场的建设,实现资本市场的“自上而下”制度。

标题:“新华社:IPO审核趋严再融资规模“瘦身” 上市企业融资“抽血”难了”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