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7字,读完约4分钟

◎每次经过记者冒诗阳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和公司的增加,执行7年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开始进入加速修改的趋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总量控制来规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已成为当前准入政策的焦点。

8月12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及产品准入限制(修订意见征集稿)》下称“新增”),修改了新能源汽车公司、产品准入限制。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在公司准入方面,《新规》对生产能力和条件、设计开发、生产一致性、售后服务能力等更为严格和具体。 在产品准入方面,《新规》基于目前的快速发展更新了标准。

有分析认为,《新规》提高了准入壁垒,但实际上是政府对新能源整车生产投资“过热”的反应,未来新能源车企总量将受到抑制。 中汽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信部的目标是未来新建的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

新能源进入的门槛会上升

8月12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意见征稿)》,公示期至9月12日。

记者了解到,《新规》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准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两个方面,从《新规》征求意见稿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准入条件趋于苛刻。

“对公司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要求很严格。 ”副秘书长叶盛基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不完善,需要公司参与并投入研发的能力。”

为此,《新规》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了对公司研发能力的要求,对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障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进行了详细规定。 公司还要求能够监控所有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新规》中,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被确定为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几个行业。 记者了解到,《新规》对集中新能源汽车准入的研发能力做出了不同的规定。 其中,申请公司必须具备整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另外,申请进入插电式混合动力整车生产时,还必须具备发动机等以前流传的车的开发能力。

“新建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 工信部拟提高生产“准入门槛””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工信部的目标是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门槛。 其中,新成立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商数量控制在10家,目前北汽新能源和长江汽车已取得准入资格。

而且,在目前119家整车公司中,约三分之二的公司能够满足条件的目前,85家自建底盘改装类公司中,有10%能够满足条件。

“从政策来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的门槛在提高。 ”叶盛基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提高准入门槛有助于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良性竞争。”

“退出机制”正常化

“已经取得准入资格的公司也必须按照新的准入条件进行审查,达不到就有可能被清算。 ”北汽新能源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人们感觉到,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新准入门槛在提高,各方面的规则更加具体。”

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产品和公司“退出”有望成为常态。 事实上,工信部在8月12日《新规》发布前,在官网上发布了三家纯电动汽车型被责令停产的公告,对许多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汽车企业产品进行了公示。

目前,《新规》中,对于停产12个月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要进行公示,关联公司的再生产需要重新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审核。 此外,不能维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公司将被取消资格。

另外,对在《新规》施行前取得新能源生产资格的公司,也需要按照新规定改造,并在24个月内完成审查。 否则,停止生产。

“虽然目前没有出台退出细则,但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公司和产品的约束意愿已经很明确。 》熟悉新能源汽车准入政策的领域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拆解时说。

截至年底,工信部《道路汽车生产公司及产品公告》登记的车型数量已达到3411种,但年产量达到1000辆以上的只有77种。 其中,新能源轿车的车型有227种,但年产量在1000辆以上的只有43种。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新能源汽车项目高密度启动的背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快速发展并不好。

“每个公司都在赛马场忙,很难冷静地进行研究开发。 ”叶盛基说:“现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数量已经很多了,但竞争还不够。”

因此,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公司和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新规》需要更加规范竞争,相关退出机制继续建立。

标题:“新建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 工信部拟提高生产“准入门槛””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