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8字,读完约4分钟

评论家叶檀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新股发行机制改革的第一阶段已经成功,目前将进行第二阶段的改革。

说第一阶段改革成功太乐观了,只能说成功一半的第二阶段改革有偏袒大规模机构的嫌疑,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都没有触及市场化的核心,即市场

自去年重启ipo以来,a股市场的ipo额居世界领先地位,不能下结论说是新股改革的胜利。 可能是中国经济投资独霸天下,刺激政策独霸天下,引导资金蜂拥而至争夺一级二级市场溢价,也可能是投资者对新股发行制度充满信心,认为证券监管委员会是遮挡投资者风雨、切断内幕交易的避风港 后者的可能性比较低。

ipo顺利重启,大盘股主要用于国资护卫和穿绿鞋。 上市银行的天价再融资由于汇款等机构的支持、资金方面的协助,没有受到惊吓和危险,农行与光大的绿鞋非常相配。 上述情况公开表明,融资和圈钱并不太难。

第一阶段最大的成功是提高了普通投资者的中签率,提高了机构投资者的责任感。 例如,对机构投资者有最低订货量的要求,农业银行等上市公司出现了外资投资者平等的理念。 但是,必须看到,与完全不承担责任的草莽时期相比,机构所要求的责任不值得大肆吹嘘。 由此延伸出来的逻辑是,机构投资者获得了与责任不相称的收益,在一级、二级市场溢价的荒唐游戏中,普通投资者需要得到食物,需要感谢,但创业板已成为亿万、千万富翁的流水线。

“叶檀: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偏袒机构”

第一阶段的成功中不足的是,资源配置错乱和内幕交易层出不穷,pe腐败万众诟病。 随着创业板的大规模上市,“三高”的发行成为常态,pe腐败成为伴随生物,机构投资者之间相互扶持,开始赚大钱。 创业板的大量公开募集成为资源不匹配和效率低下的表现。 根据wind的数据,截至8月20日,上市的103家创业板合计资金459.2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超过4.46亿元。 一夜暴富,半年内不得不招聘,创业板上市企业买车、换资金的现象层出不穷。

“叶檀: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偏袒机构”

新股发行市场已经由发行商、风险投资商、机构投资者、销售商等形成铁板的优势链条。 第一阶段没有打破这个好处链。 第二阶段的新政不仅没有触及这个根本,反而为了证明监管层对市场的尊重,增加了主要销售商的权利。

新规则备受关注的是,主要销售商的权利大幅增加。 主要经销商可以主动推荐具有较高定价能力和长期投资方向的一定数量的机构投资者参加网上询价销售。 目前,交易对象为基金、证券公司、保险、信托、财务及qfii类机构。 目前,新增“主要经销商自主推荐的具有较高定价能力和长期投资导向的机构投资者以及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其他机构投资者”,主要经销商制定推荐投资者的大致情况和标准,将推荐标准、决策流程以及最终明确的投资者名单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登记备案即可。 (/br/) )/br/)完成了。 主经销商终于可以自主订货了。 这样,在价格过高的情况下,带着几个同门一起提车,失败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表面上可以提高主要销售商的责任感,但是在畸形的一级市场上,主要销售商和机构之间获得巨大利益的默契,大大提高了贯穿作弊的可能性。

“叶檀: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偏袒机构”

不仅如此,此次《指导意见》为了完善询价中的报价和销售约束机制,还将增加中小企业新股发行中单一机构获得的股份数量,加大网上报价的责任机制 在具体操作中,不是对所有比较有效的订单进行比例销售,而是在证券公司和发行人事之前通过网上销售明确销售数量,再通过随机编号的方法明确一定数量的配给机构。 这样,单一交易机构购买的股票数量和相应的资金将大幅增加,定价者的责任将变大,从而促进更为慎重、现实的定价。

“叶檀: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偏袒机构”

除非监管层决定大规模扩大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新股上市规模,否则这是向主要经销商的“兄弟”送钱。 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一级市场高额溢价常态化的情况下,人人都能获得越来越多的配额,人人都有机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财源。

虽然新股发行机制不断深化,市场容量越来越大,但作为代价,股市基本没有盈利效应,承销商和保荐人的强者恒强。 监管层显然需要告诉投资者新股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何监管被偏袒的机构,没有退出机制的市场能否实现真正的市场定价。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报社。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报社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叶檀: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偏袒机构”

联系电话号码: 021-60900099转688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

标题:“叶檀: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偏袒机构”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1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