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4字,读完约3分钟

◎经记者牟璇

9月19日,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热闹开幕。 尽管只有第三届是比较年轻的电影节,但水平非常突出。

在今年4月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和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与参赛嘉宾对今年电影票房的向往和600亿元总票房的美好展望相比,在本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嘉宾对中国电影今年成为全球票房的领头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春节后上映了几部重要的电影,在电影票房低迷的现实面前,是否只有两位嘉宾进入拐点成为了话题。 电影人开始深刻反省中国电影在资金支持下“是否用力过猛”、没有文案和创造力支撑的电影产业是否进入了掉头打退的阵痛拐点。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说,今年的电影市场并不越来越火爆,相反,在经历了春节档爆后,它会掉头往下走。 在今年的几个重要时段,三八段、清明段、暑期段的成绩堪忧,一方面没有出现口碑和票房都很好的话题性作品,另一方面票房平平。 刚刚结束的中秋节的票房状况更是令人震惊。

据演艺智库数据显示,今年中秋节放假3天,总票房5.09亿元,与去年中秋节相比只休息了2天,但票房却达到6.06亿元,今年同比下跌约16%。

另外,与去年夏季档案等勉强持平相比,中秋档案今年全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令人瞠目结舌。

这些数据给上半年高温的电影市场泼了冷水。 在丝绸之路电影节上,嘉宾越来越多地探讨如何让电影回归自身稳定增长,中国电影如何打出优秀的水平和水平,如何文案,电影教育如何回归艺术创作的精髓。

提高中国电影质量离不开电影人才的培养,而新生代力量的培养是整个产业成长的关键。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光明表示:“目前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为什么? 因为电影首先是艺术,然后是产业,最后电影是在技术引导下迅速发展的艺术。 由于电影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多属性,有必要从各个角度来看它。 那是因为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

“丝路国际电影节 嘉宾不再谈中国票房当“全球老大””

香港金像奖协会董事局前主席席文隽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今年春节后,票房没有像预想的那样上升,市场回归冷静,一下子正常化是好事。 我认为这是中国电影平坦快速发展的开始。 我想慢慢地一步一步走,但是不要走得太快。 摔得越快越疼。 ”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周星对记者表示,今年电影票房总量尚可,但增长率大幅下跌,公众预期的高增长率目前应该没有,预计全年将增长10几%,这是高速增长后的回落。 这反而让这个产业的人觉醒了,如果缺少创造性的作品,必然会被市场厌恶。

标题:“丝路国际电影节 嘉宾不再谈中国票房当“全球老大””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