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35字,读完约8分钟

每次经过实习记者李彪从北京出发

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快,养老作为产业,在风起云涌中形成。 但从北京养老院的调查情况来看,其现状堪忧。 在养老市场化、养老产业化的口号下,养老这一政府大力推进的民生问题,已经掩盖了“诉求、供给、价格”的死结。

根据在北京的调查,目前的设施养老,一方面养老床的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存在着整体的40%左右的床空设置率。 在这看似荒诞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不自然?

(/S2 ) )想涨价,但是民间养老机构的涨价很难)/S2 ) )。

看现实,看未来。 前几天,《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对首都多家养老院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所有领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养老保险制度几乎没有像今天这样有过很多疑问。 每一个身体都老了,未来如何度过晚年?

民办养老院的折扣运营床位在40%以上空设置

据悉,目前拥有北京市户籍的60岁以上老年人约251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20%。 根据国际水平,在设施集中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通常为4%。 因为本市需要10万张养老床来满足诉求。 但是,目前北京市养老床位不足9万张,床位不足明显。 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今后40年,床位的诉求将持续增加。

相对于床位不足,北京存在4万张左右空的养老床位,这空的安置率在民办养老机构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汇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人身保险管理中心总经理宋海英在调查北京民办养老机构时感慨万千:“你说养老难,在哪里? 虽然有些养老设施不能入内,但民办养老设施的床位数空的设置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位于北京市东四环的嘉德老年公寓是民办养老机构,地理基础设施都很好,在养老行业经营多年。 王岩院长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床位在360张以上,老年人入住率在90%左右,但在这种规模的养老设施中,入住率达到70%以上就可以基本实现收支持平。 但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嘉德老年公寓还没有完全摆脱收支的困扰。 王岩说:“我们的价格压力很大,到了月初就不得不为了员工的工资存钱。”

“养老市场化不自然:这边床位告急,那边空置四成”

在民间养老机构中,嘉德老年公寓经营状况还不错,相当一部分民间养老机构入住率很低,有些养老机构只有几个老年人入住,贴钱运营已经是行业常态,特别是对新成立不久的民间养老机构来说更是如此。

有吸引力的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还需要执行/

与民间养老机构生存压力较大的现状相比,为了鼓励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北京市政府也采取了较多的政策支持,如新建床位补贴、老年人入住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补贴力度逐年加大。

北京市民政局表示,由北京市社会力量建设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一次也没有重复建设阶段的支撑标准,从原每张床位8000元-16000元的市级支撑标准提高到2万元-2.5万元,同时区级资金按1:1的比例补助。 这意味着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养老床可以获得4万元-5万元的补贴。 运营阶段的补贴标准是,将原来的一位老人从一个月200元-300元的标准提高到300元-500元。

“养老市场化不自然:这边床位告急,那边空置四成”

结合水电、燃气、相关税收等政策优惠,政府支持力度相对较大。 但是,市场对此似乎并不是“感冒”。 王岩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政府补贴对我们的运营价格没有什么效果。”

在对首都多家民间养老机构的调查中,政府采取这些政策措施对市场促进作用不大的根本原因是政策执行力度低,以新的床位补贴政策为例,大部分养老机构都无法获得。 寿山福海养老院、十三陵温暖的老年人公寓等民间养老机构的领导也不能享受新的床位补贴,其他民间养老机构更难获得。

一位从事养老事业多年的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听说过哪个民间养老机构得到了政府关于新建床位的资金补贴。 因为需要的证书多,门槛高,特别是对土地采用相关证书的限制很严。

(/S2 ) )未来怎么会犯困)不敢随便说上升(/S2 ) )。

流失率高、招工难是养老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 宋海英表示,公立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工作编制都比较稳定,而民间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人员保障水平较低,流失率高达40%。

根据市场规律,养老护理人员流失率高、缺口大、工资上涨是理所当然的。 目前,北京市民间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工资通常可以达到3000多元每月,按照每名养老护理人员照顾5名失能老人的计算,平均摊给各失能老人的费用将达到600元每月。 雇佣价格的迅速上涨,对养老机构价格的增长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许多民间养老机构在受访者中表示,将根据价格的变化提高入住价格。

“养老市场化不自然:这边床位告急,那边空置四成”

涨价真的能缓解民间养老机构的生存压力吗? 现在开始说吧。 虽然好像很早,但是对于自己未来的快速发展,很多民办养老机构似乎也有点迷茫。

记者在嘉德老年公寓看到了尚未完工的毛胚室,里面没有工人、没有机器、没有一个人在工作。 王岩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解释说,这本来是二期工程,计划重建300张左右的床位,但由于没有资金,只能暂时搁置,需要看什么时候能重新开工。 “床位建设补助金我们没有拿到。 涨价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件。 今后怎么建造? ”

“养老市场化不自然:这边床位告急,那边空置四成”

面对床位高空的安装率,涨价对这些民办养老院来说,不是简单的涨价。

全国老年人实务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闲青春:

公立民办不能分化社会资源,应该“沾雨露”

公立还是民办?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形式很明确。 其中,公立养老机构享受着政府对土地、人员、运营等的大量资金投入,几乎可以以零价格运营,但民办养老机构享受的补贴甚微,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发挥民办养老机构的第一力量? 为此,《每日经济信息》(以下简称nbd )记者采访了全国老龄实务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闲青春。

他认为,要处理养老问题,途径是民间养老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均匀分配社会资源,“沾雨露”,公立、民间共享,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养老。

目标任务的完成难度较高/

nbd :正如民政部和发改委以前提出的,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到了年将增加到30‰。 现状怎么样? 你能实现这个预想目标吗?

闵青春:截至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与年相比增加了900万人,增加了0.6个百分点,但养老床整体的增加数与老年人的增加数不一致。

我们估计到去年,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将达到2.2亿。 达到此时的30‰需要663万张床,增加280万张床。 从床位建设投入来看,据全国统筹计算,东部发达地区养老机构建设床位约30万~50万元,中部20万~35万元,西部8万~20万元。 即使采取比较低的建设投入数据,如果按照10万元一张床位的建设费计算,不投入2800亿元,也无法实现280万床位的建设目标,每年将有900多亿元。

“养老市场化不自然:这边床位告急,那边空置四成”

但是,根据目前可以支配的财力、物力,政府的力量绝对不能结束,必须动员社会的力量,如果我们的支持、补助政策跟不上,没有新的制度和方法,就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

nbd :现在提到了很多社区、居家养老。 这两种养老方法,现在的状况怎么样?

闵青春:从社区、居家养老的角度看,希望老年人越来越多的住在家里,社区提供相应的支持和照顾。 但现实问题是,我国社区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容乐观,全国城市社区平均只有30%~40%的社区建设拥有较为完善的养老机构设施。

关于农村,情况更糟,除东部发达地区农村村委会建有一点养老设施外,中部、西部地区农村空白点多,特别是西部边缘地区农村,估计不到10%。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家养老都比较困难,目前如果不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很难实现既定的目标。

相关主题:在发财之前,有一天我们会永远靠不住吗?  

标题:“养老市场化不自然:这边床位告急,那边空置四成”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