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5字,读完约3分钟

重大管制政策最近密集出台。 首先央行宣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取消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许多分解认为这是各项调控政策逐渐恢复常态的信号。 从信贷政策、产业政策、房地产调控、地方融资平台管理、汇率政策、退税政策,预期的“政策靴”一双双落地,下半年继续实施紧缩调控空期间明显缩小,宏观政策走向从外需到内需。

“下半年紧缩调控空间缩小”

近来,国内外经济运行为汇率政策和退税政策常态化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 第一,外贸形势已经稳定回升,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正常水平。 今年以来,我海上贸易工业产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恢复迅速。 5月份我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48.5%。 就业不足和工资上涨表明劳动力市场仍然是卖方市场,外贸政策调整不会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

“下半年紧缩调控空间缩小”

第二,监控美元汇率政策的时机已经过去。 美元近期对欧元等其他货币的人民币持续被动升值。 我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受损,不需要盯住美元保证出口。

第三,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从2008年6月开始,我国连续7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措施,“增长保证、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没有改变。

在实际操作措施中,温和可控的紧缩控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实施。 在去年上半年信贷创造了历史性的天数之后,下半年信贷政策开始发出紧缩的信号。 去年8月,国务院遏制了部分领域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产业管制也有序展开。 今年年初以来,监管部门控制了新一轮融资,调整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了公开市场操作,事实上收紧了货币政策。 4月以来,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等将调控推向高峰,资本市场进入下行通道。 最近,重启汇率改革,取消出口退税,更加明确了结构调整回归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目标的方向。

“下半年紧缩调控空间缩小”

去年下半年以来,宏观到中间紧缩政策密集释放,监管压力明显缩小,今年下半年管理层重新提出紧缩政策空期间不大。 首先,紧缩政策也需要考虑内外的环境。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还没有完全释放,世界经济的恢复还存在不确定性。 对出口的影响最早要到下半年才能显现,出口是否持续回升还存在变数,而国内经济也面临“二次远离库存”的风险,一些先行指标表明经济增长率呈下跌趋势。

“下半年紧缩调控空间缩小”

其次,政策必须保持连续性。 紧缩力度过大,公共项目有可能挤出民营部门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有可能挤出制造业项目,制造业产能过剩可能消失,但会给全年抑制通货膨胀带来压力,另外,新建和建设项目也将被迫停止运营。 据此,下半年出台更严格的楼市调控措施的可能性减少,加息的预期也减弱。

应该说最近出台的监管政策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紧缩政策相似,都是以调整经济结构,从外需拉动内需,从投资拉动支出为目的,这也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部分。 为了对抗一系列政策紧缩效应,政策导向是“从外向内”。 转型期的长期、结构性政策,如医疗卫生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将继续完善,特别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预计将在几个月内出台,这将对国内费用起到长期拉动作用。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点点费用刺激政策可能会延长或增加,如汽车、家电的费用优惠等。 此外,大城市的地铁项目、高铁和公路互联网、边远港口、农林水利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也将成为拉动内需的热点。

标题:“下半年紧缩调控空间缩小”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14407.html